理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人才培养 | 科研工作 | 学生工作 | 共青团 | 党建工作 | 校友专栏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正文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09-14 10:42 理学院 

 

国家专业代码070302

一、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一般修业年限4年,允许修业年限3~6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91.5学分。

二、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实验素质高和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具备现代化学和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事化学化工科研、教学、生产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地质勘查、电力、环保、医药、商检等部门从事化学分析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开发、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以及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等课程对学生四年不断线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初步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本业务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2.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开阔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正确使用汉语表达交流的能力。

3.专业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及生产技术等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方法、数据处理和实验操作严格训练的同时,掌握化学分析基本操作、化学合成和性质表征的基本技能。

4.了解应用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掌握建立工业产品分析的实验方法;通过综合化学实验和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其独立工作、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化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较强的工作能力;掌握一般工业样品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归纳与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和特色课程

1.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2.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及相关课程的实验课程。主要专业课包括色谱分析、食品分析、电化学分析、工业分析等课程。

3.主要实践环节

分析基本操作训练、有机合成操作训练、生产实习、现代仪器操作训练、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毕业设计(论文)。

4.特色课程

色谱分析,光谱分析

五、教育体系

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为出发点,按照认识规律,突出应用能力和化工素质培养这一主线构建本专业人才教育体系。本体系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组成。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活动周数占教学活动总周数的比例为40.7%,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始终,四年不断线。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按照有利于学生化学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遵循“反映科技进展、突出化学分析需要、注重技术应用、适当拓宽基础”的原则设置课程和课程内容。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课程群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其中选修课由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理论教学体系累计139学分(2398学时)。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有公共课程,如外语、计算机、体育等;人文社科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本的外语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专业必须的自然科学基础。

公共基础课累计72学分(1238学时),占理论教学体系学分的52%。其中必修课61.5学分(1070学时),限选课2.5学分(40学时),任选课(公共通选课)8学分(128学时)。

(2)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程群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课之上,为学生学好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而搭建的专业基础平台。该平台的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主要包括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和分离部分)和物理化学),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合成和分析测试系列实验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合成和分析测试技能;化学理论及实验设计类课程(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结构化学、精细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统计热力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材料科学基础等)及学科专业拓展基础系列课程(电厂化学、化学软件应用、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药物分析、高分子化学、文献检索及科技写作等),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综合性的化学合成和性质表征的技能、化学分析在电厂及药物等领域内的应用、现代信息学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和科技文献检索技术和科技写作能力。

其中论述化学定量分析和分离理论的“分析化学”、培养化学定量分析分离实验技能的独立实验课程“分析化学实验”、论述有机物质结构和合成原理的“有机化学”、培养有机合成操作实验技能的独立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本专业核心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累计41.5学分(752学时),占理论教学体系学分的31%。其中必修课26.5学分(512学时),限选课11学分(176学时),任选课4学分(64学时)。

(3)专业课

根据应用化学领域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专业课包括本专业领域内的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专业拓展任选课程三大部分,本专业就业方向主要以化学分析测试为主,并以此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光谱分析、色谱分析、食品分析、工业分析、电化学分析,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及建立工业产品分析的实验方法;限选课程包括专业外语、材料分析方法、水质分析、荧光分析,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读懂英文专业文献,并且掌握一定的材料科学、环境科学领域内化学分析测试技术;任选课程包括实验室管理与认证、纳米材料与技术、现代化学化工进展、地球科学概论、环保概论、现代仪器分析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验室建设及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运营、规划等方法,同时拓宽专业知识面,了解应用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专业课累计25.5学分(408学时),占理论教学体系学分的17%。其中必修课17.5学分(280学时),限选课4学分(64学时),任选课4学分(64学时)。

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该体系强调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组成有机整体,四年不断线,在1~8学期均安排了相关内容。实践教学体系由第一课堂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两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课堂实践教学是集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军事技能、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公益劳动、外语实训、计算机实践、各类化学专业实习(分析基本操作训练、有机合成操作训练、生产实习、化工模拟实习、现代仪器操作训练、化学综合设计实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从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的验证实验、训练基本分析机能的分析基本操作训练和有机合成操作训练、综合多种实验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实验、生产实习、化工模拟实习,专业知识层次逐层深入,实现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现代仪器操作训练、综合化学实验和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其独立工作、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环节累计44周,折合44.5个学分。

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主要是分散于课外、由学生自主的实践教育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该环节包括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就业实践、科技讲座、职业资格认证、科技创新与竞赛活动、文化社团活动、各类等级考试等,本环节累计8学分。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四方面实践能力:

1.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2.对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

3.初步的有机合成和化学分析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进行、数据分析等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初步的化学实验室管理能力。

4.分析、判断和解决本专业领域内化学分析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与能力的培养如下图所示。

                 

六、培养方案主要参数

四年制本科学生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为191.5学分,其中:理论课139学分,集中实践教学52.5学分,其中,第二课堂实践教育8学分;理论课和实践课学分中选修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是22.4%和32.4%,实践教学周数占教学活动总周数的比例为40.7%。主要参数详见表1。

七、教学安排

1.教学活动总进程表(见表2)。

2.课程设置及进程表(见表3)。

3.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进程表(见表4)。

4.综合素质教育全程不断线安排表(见表5)。

八 有关说明

本人才培养方案在长春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和《长春工程学院关于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的原则性意见》,根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我院应用化学专业多年办学经验修订。

关闭窗口

理学院  版权所有